学术资讯详细信息

换导师论文走红,被下载超16万次

2024-12-16259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的2017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发网络热议。查询知网发现,该篇论文下载量已经达到160354次,网友称其为近日的“网红论文”。

图源:知网

该论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2017届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毕业生王伟,指导教师为马和民教授。该篇论文提到,其通过对换导师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身边的同学、舍友、导师等社会关系的访谈,探讨了研究生导师制度下的导生关系。

论文部分目录

其实这篇硕士论文,作者是以采访某研究生换导师经历而展开的,论文完整地还原了该研究生被调剂分配至一名导师门下,数次与导师发生矛盾,期间通过辅导员调解,最终换导师毕业的整个过程。该导师未接受采访,该研究生和同门师兄都表示导师“控制欲强”,但对此师兄祖选择了沉默。

论文中体现出,该研究生和导师的矛盾包括但不限于:

1.对论文选题的分歧较大,研究生认为导师从各方面都否定了自己的选题,并带有情绪;

2.完成导师安排的实习,研究生想从事另一学科导师不悦;

3.在导师催论文时,研究生报名实习,导师认为这样完成不了论文无法毕业;

4.研究生认为如果无法获得学位,就会选择离开学校,因此换了导师......

以此真实采访作为案例,经过反思后作者认为,存在导师准入制度固化封闭、导生匹配制度僵化单一、教育性和学术性淡化、导师评价主体单一、导师评价过程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导生主体责任意识不足等情况。

论文中,作者还提炼梳理了五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分别为师徒关系、雇佣关系、导学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合作伙伴。

这样的论文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议,一方面是因为这等“骨骼清奇”的学位论文实属少见,不仅高校、科研机构师生很关注,很多已经毕业的“局外人”也很感兴趣。

另一方面也说明,论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存在。一些研究生的关注转发,更多的是一种见识过之后的“心有戚戚焉”,乃至曾经或正在遭遇中的“感同身受”。

对于更换导师的问题,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在官方文件中明确如果“师生间矛盾难以调和”,可申请变更导师。教育部也十分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2020年9月27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十点举措,其中包括:

健全导师变更制度。培养单位要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对于师生出现矛盾或其他不利于保持良好导学关系的情况,培养单位应本着保护师生双方权益的原则及时给予调解,必要时可解除指导关系,重新确定导师。

完善岗位退出程序。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对师德失范者和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对于导师退出指导岗位所涉及的博士生,应妥善安排,做好后续培养工作。

图源:教育部

虽然有相关政策保护大家的权益,但还是要提醒大家:读研读博是越混圈子越小,尤其是到了高精尖领域,国内甚至国际上顶级专家也就是大家圈子里的那点人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考研选导师的时候主动出击,努力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尽量避免未来走到“换导师”的这一步。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上岸,都能遇到好导师~

来源:红星新闻、教育部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