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 (ICRAIC 2025)

会议简介:第五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 2025)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成都大学协办。本届会议为IEEE 列表会议收录的文章均会提交IEEE出版并提交EI数据库。

2025-10-31 至 2025-11-02

中国,成都

第五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 2025)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成都大学协办。本届会议为IEEE 列表会议收录的文章均会提交IEEE出版并提交EI数据库。

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将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报告。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发展,搭建起全球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工程师与学者之间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助力行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在此组委会真诚地向您发出参会邀请,诚盼与您相聚于充满魅力的成都,在这场学术盛宴中相互交流、共探前沿。

会议地点:中国 成都

会议官网:www.icraic.org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成都大学

二轮截稿时间:2025年9月25日

出版信息:IEEE出版&EI数据库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会议官邮:icraic@126.com

会议咨询:唐老师18673162925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机器人:飞机控制、微纳米机器人、非线性系统与控制、智能机器人、鲁棒控制与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模糊控制与模糊系统、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故障诊断与可靠控制、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大数据、导航与定位、智能制造与工业智能化、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电力电子和电机、建模与智能控制

自动化: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软件开发、人机交互、信号检测与变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交通物流、传动和机械驱动系统

智能控制: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运筹学、精密运动控制、专家系统、遗传算法、自动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运动控制、网络控制、神经控制、自适应控制、过程控制、建模与仿真技术

主旨报告

任洪亮,香港中文大学  

邓明聪,日本东京国立大学

程洪,电子科技大学

组织架构

大会主席

邓星桥 成都理工大学

王  勇   中南大学

谢 非   南京师范大学

大会联合主席

施开波 成都大学

指导委员会主席

李庆党 青岛科技大学

程序主席

王自鹏   北京工业大学

胡 桥   西安交通大学

王亚飞 上海交通大学

技术主席

陈艳平   贵州大学

胡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

Maki Habib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出版主席

李超 成都理工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满君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财务主席

孙先波   湖北民族大学

技术委员会

田春伟   西北工业大学

刘  帅   湖南师范大学

Nusret Tan, Inonu University

Rene Mayorga, University of Regina

Prabhat K. Mahanti,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Bal Virdee, 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Farshad Badie, Aalborg University

Mariofanna Milanova, University of Arkansas  Little Rock

Praveen Kant Pandey, University of Delhi

Mehmet Emir Koksal, Ondokuz Mayıs University

Guanghui Wang, 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Hassen Fourati, University Grenoble Alpes

ONG Soh Khim,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orkshops 研讨组

征集中,欢迎加入

Workshop 1

Title:Intelligent Experi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Chair:胡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

Workshop 2

Title:Embodied Intelligence in Robotic Environmental Exploration: Percep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Chair1:谢非,南京师范大学

Chair2:陈君,南京师范大学

Chair3:毛奇,南京师范大学

Workshop 3

Title:Fault-Tolerant and Security Control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

Chair1:王自鹏,北京工业大学

Chair2:韩克镇,济南大学

Chair3:罗世贤,广西大学

Chair3:张晓伟,北京工业大学

Workshop 4

Tit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ower Electronics

Chair:孙先波,湖北民族大学

Workshop 5

Tit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abled Mechanical Intelligent O&M Technology

Chair1:张楷,西南交通大学

Chair2:郑庆,西南交通大学

Chair3:余晓霞,重庆理工大学

Workshop 6

Title: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and Security Control for Unmanned System

Chair1:赵涛,四川大学

Chair2:王亚飞,上海交通大学

Chair3:孙晓强,江苏大学

Chair4:丁飞,湖南大学

Chair5:查云飞,福建理工大学

Workshop 7

Title:Underwater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Biomimetic Robots

Chair:胡桥,西安交通大学

Workshop 8

Title:Robot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

Chair1:张先燏,上海交通大学

Chair2:李国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hair3:吴剑钊,集美大学

Chair4:邢宏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hair5:左洁,武汉理工大学

Workshop 9

Title:Smart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Devices for Soft Robotics

Chair1:李毅,浙江工业大学

Chair2:宋逸,浙江工业大学

Chair3:张霞,重庆交通大学

Workshop 10

Title: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Agents

Chair1:李庆党,青岛科技大学

Chair2:陈伟,华中科技大学

Workshop 11

Title:Control and intelligent perception of autonomous unmanned systems

Chair1:陈倩,上海理工大学

Chair2:黄腾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Workshop 12

Title: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Chair1:苏鹏翔,南昌大学

Chair2:李沁,湖南工商大学

Workshop 13

Title:Intelligent buildings,Intelligent work robot

Chair1:范帅,成都理工大学

Chair2:彭知南,电子科技大学

Chair3:程国忠,重庆大学

Chair4:李超,成都理工大学

Workshop 14

Title:Under water information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Chair1:欧阳,成都大学

Chair2:庄培显,北京科技大学

Chair3:梁政,安徽大学

Workshop 15

Title:Intelligent Fault Diagnosis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Complex Systems

Chair1:张九思,电子科技大学

Chair2:钱泉,电子科技大学

Chair3:向开梨,重庆大学

Chair4:张克胜,东北大学

Workshop 16

Title:Condition-based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for high-end equipment

Chair1:侯炳昌,重庆大学

Chair2:孔金震,河北工业大学

Workshop 17

Title:Smart agriculture

Chair1:沈剑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Chair2:王功明,广州理工学院

Chair3:张文鑫,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Chair4:王志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Workshop 18

Title:Analysis Methods and Paradigms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Chair:周楠,成都大学

Workshop 19

Title:Intelligent Sensing and Navigation

Chair1:占涵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hair2:郭旭,Magic Leap Inc, U.S

Chair3:张且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Workshop 20

Title:Secur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Unmanned Systems

Chair1:王国庆,中国矿业大学

Chair2:马磊,中国矿业大学

参会方式

1、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2、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科技论文, 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3、参会交流:线下参会并与学者、专家交流;

4、海报分享:与会者提交A1尺寸竖版海报至组委会打印并在会议现场参与展示与评比;

5、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分论坛),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研讨会形式展开交流与讨论。(注:研讨会形式需要同时进行论文及口头报告,时长和具体流程可根据各研讨组的组织情况酌情而定。如单个研讨组报告人数不足,议题相近的研讨组可能被合并。)

6、审稿专家团:作为技术委员会成员或审稿人参与支持,在会议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支付相应技术费用并颁发荣誉证书。申请需提供个人简历并经过大会审核

会议注册

1.投稿作者注册 :注册费:3800元/篇(普通作者);3600元/篇(学生作者);双栏排版超过5页,超页费300元/页(第6页起计算超页费)。注册费包含1个线下参会名额(不线下参会视为放弃附赠名额,无退费)。

2.口头报告:注册费:1500元/人,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如需口头报告请于2025年10月20日前将报告摘要及PPT发送至组委会官方邮箱进行审核。

3.海报展示:注册费:1500元/人,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海报可由组委会统一提供模板并制作,请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并于 2025年4月1日前将确认过内容的海报返回给组委会,如有特殊需要,可报备自行准备。(A1竖版,无固定模板自行设计)

4.参会交流:注册费:1500元/人,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线下参会和其余参会学者共同交流探讨

(注:以上注册费含会务资料费,会议期间交通食宿需自理)

投稿指南

1.论文模板:https://www.icraic.org/

2.投稿链接:https://ocs.academicenter.com/submission/stepone?conf_id=1911663315256549376&type=submit

3.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 全英文稿件,非纯综述类,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 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文章主要收录技术型的文章,需要有方法、图表、实验数据和结果;

●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全文重复率不得超过25%,单项不超过4%。

4.录用通知:投稿后7-10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论文经过严格同行评议,正式录用的文章提交EI数据库。

会议日程

日期时间内容
2025年10月31日9:00-18:00签到及现场注册
2025年11月1日9:00-12:00大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14:00-18:00分论坛报告
18:30-20:30晚宴暨颁奖典礼
2025年11月2日9:00-12:00学术考察

会议历史

往届届EI检索记录

ICRAIC 2021与ICRAIC 2022 部分合影

ICRAIC 2023与ICRAIC 2024部分合影

联系方式

组委会唐老师:+86 18673162925

Email:icrai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