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环境工程与可持续能源国际会议(EESE 2025)旨在聚集领先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学者,共同交流和分享在环境工程与可持续能源相关各个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从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重要的跨学科平台,以展示该领域产、学、研的最新趋势、面临的挑战及可行解决方案。我们诚挚地欢迎国内外学者拔冗莅临,展示最新的研究和成果,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为环境工程与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可能性科研样本。
会议信息
会议简称:EESE 2025
会议全称:2025年环境工程与可持续能源国际会议(The 4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ustainable Energy)
主办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协办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会议官网:www.iceese.net
官方邮箱:EESEzwh@126.com
会议日期: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
主讲嘉宾
张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世界前2%的科学家(2022-2024),并被公认为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前1%高被引研究员(2024)。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快速环境健康诊断和绿色修复”的跨学科领域,包括:[1]“硒-重金属相互作用和风险评估”;[2]“绿色可持续整治与环境健康”;[3]“智能传感器和环境分子诊断”。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主持了30多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STS/重点部署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1部(施普林格),与人合著中文专著6部。他的研究成果被《科学新闻》、BBC、《科学日报》、《独立报》等60多家国际知名科学媒体广泛报道。
马静 上海电力大学
IET Fellow
教授,博士生导师,爱思唯尔高被引研究员(全球),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前2%(斯坦福大学),IET Fellow, IEEE资深会员。记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记者兼任第六届全国技术预测能源领域专家组组长、CIGRE中国全国委员会青年分会理事长、中国电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T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新能源和交直流电网环境下的系统安全防护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
梁耀彰 香港大学
IMechE Fellow
梁教授于一九八二年获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及一九八八年获博士学位。梁教授于1993年加入港大机械工程系担任讲师,2007年成为正教授,并于2020年担任系主任至2023年。梁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究。在《自然通讯》、《能源与环境科学》、《先进材料》等SCI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同行评议论文370余篇。他目前的h指数是101,总引用数是53000+。自2010年以来,他是世界能源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前1%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之一,并于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高被引研究员。梁教授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了90多次主题演讲和特邀演讲。梁教授是特许工程师、IMechE及能源研究所院士。他亦曾任能源学会(香港分会)前任主席,现为《应用能源》、《能源转换与管理》、《应用科学》、《能源进展》及《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等多份期刊的编委。梁教授亦担任香港工程师学会及能源学会(香港)等多个学会的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多个委员会主席及委员,以及与可持续能源及环境有关的政府上诉委员会。梁教授于2008年获得香港环保先锋奖,并于2024年获得国际先进材料协会颁发的先进材料奖。
组委会成员
General Chairs
Farhad SHAHNIA Murdoch University
杨春明 湖南师范大学
Program Chairs
Raul Muñoz, 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
胡新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Organizing Committee Chair
陈永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Technical Chairs
Marwa Elkady 埃及日本科技大学
陈颢明 南京理工大学
Publication Chair
谭小飞 湖南大学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s
刘刚 中南大学
丁涛, 西安交通大学?
张乐华, 华东理工大学
解玉磊, 广东工业大学
吴少鹏, 武汉理工大学
刘运德,中国地质大学
田达, 安徽农业大学
项文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王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朱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周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谭小飞,湖南大学
陈安伟,湖南农业大学
徐熙焱,北京理工大学
黄柱坚,华南农业大学
李美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Elisa Marrasso,University of Sannio,Italy
Maria G. Ioannides,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Greece
Maciej Dzikuc,University of Zielona Gora,Poland
Hossam Elaqra,University of Palestine,Palestine
Roya Dastjerdi,Yazd University,Yazd,Iran
Betul GURUNLU,Uskudar University,Türkiye
Guene Lougou Bachirou,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ina
Temitope Adefarati, University of Pretoria,South Africa
Sintayehu Alemnew,Ada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Ethiopia
Nurdan BUYUKKAMACI, Dokuz Eylul University, Turkey
Murat Erdem,Firat University,Turkey
Nimay Chandra Giri, Centurio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UTM), India
......(详情可见官网)
征稿主题
环境工程:
大气科学与大气污染控制、收集系统的优化、气候和气候变化、回收和再利用、全球变暖、环境可持续性、臭氧层损耗、处理和处置方法的技术方面(填埋,热处理等)、碳捕集与封存、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燃料、环境科学与工程、空气污染与控制、核能工程、固体废物管理、热力工程、减少废物、热力和电力系统、地球科学、环境生物学、环境与资源科学与技术、环境修复技术、大气环境、生态环境
可持续能源: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废物回收能源、氢能、风能、生物质能、能源存储和燃料电池、地热能、综合能源系统、海洋科学、能量转换、海洋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太阳能、节能和能源回收、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应用、可再生加热和冷却,包括高温应用、土壤科学、未来能源系统的数字化
投稿指南&注册费用
1.论文模板:http://www.iceese.net/submission/
2.投稿系统:https://ocs.academicenter.com/submission/stepone?conf_id=1912749434852843520&type=submit
3.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1)全英文稿件,非纯综述类,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2)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文章主要收录技术型的文章,需要有方法、图表、实验数据和结果。
(3)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CrossRef查重,重复率包含文献不得超过25%。
(4)文章页面需要控制在8页(包含第8页),含公式图表等,超过8页需缴纳超页费。
4.投稿后7-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
5. 若您的文章被录用,我们将以邮件形式通知您,您将收到以下文
件:录用通知、审稿意见表、注册须知、会议注册表、终稿确认函。
6.请在收到录用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将文章终稿、注册表、查重报告、汇款凭证、学生证照片(学生注册)、终稿确认函上传至投稿系统。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注册,请及时告知组委会。
7.注册费用
会议注册类型 | 注册费用 |
A.学生注册 | 3400元 /篇 |
B.一般作者注册 | 3600元 /篇 |
C.超页费(超过8页) | 300元 /页 |
D.参会/报告 | 1500元 /人 |
参与形式
1. Committee
作为大会主席、指导主席或技术主席、TPC等身份参会支持,在会议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颁发荣誉证书。Committee申请需提供个人学术简历。
2. Reviewer
作为会议的审稿专家参与支持,负责在专业领域内对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组委会将颁发审稿专家证书。Reviewer申请需提供个人学术简历。
3. Presenter
(1) 分论坛: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
注:研讨会形式可同时进行论文投稿、口头报告、听众参加,时长和具体流程可酌情而定。workshop Chai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学术简历。
(2) 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不需要投稿),时长约10-15分钟。
(3) 书面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科技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4) 海报展示:投稿论文除进行现场或线上口头报告外,还可选择现场海报展示,将文章关键成果及摘要展示给现场参会嘉宾。
4. Audience
作为听众参加线下会议的报告分享及活动交流。
会议日程安排
2025年11月21日 | |
09:00-20:00 | 现场报到 |
2025年11月22日 | |
08:30—12:00 | 开幕式&主题报告 |
12:00—14:00 | 午餐&休息 |
14:00—18:00 | 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 |
18:00—20:00 | 晚宴&颁奖仪式 |
2025年11月23日 | |
全天 | 学术考察(待定) |
联系方式
组委会邮箱:EESEzwh@126.com
组委会编辑皮老师Tel/WeChat:+86 186848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