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降低重复率修改策略
编辑或审稿人提出重复率高,不仅仅是要求你进行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担心存在学术不端( plagiarism) 的风险。因此,你的修改必须从思想和表达两个层面彻底解决问题。以下是一套系统性的修改策略,请按步骤操作:
第一步:冷静分析,精准定位
1. 获取详细的查重报告:如果编辑部没有提供,强烈建议自己使用与期刊相同的查重软件(通常是iThenticate或Turnitin)查一次。你会得到一份标色报告。
2. 分析重复类型:仔细查看报告,将重复部分归为以下几类:
A. 直接引用未恰当标注:大段复制了别人的文字,即使加了引号,过高的直接引用率在某些领域也是不被欢迎的。
B. 自我抄袭(Self-plagiarism):复制了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文字,包括方法学描述、文献综述等。这是很多学者容易忽略的一点。
C. 方法学部分:描述标准方法、实验步骤时,因为表述固定,很容易与其他论文重复。
D. 综述性内容:在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对他人工作的描述用语过于接近原文。
E. 常识性描述:一些对本领域常识的描述,可能无意中与很多文章相似。
第二步:分类型制定修改策略
策略一:对于直接引用和综述性内容(A, D类)—— “重塑骨骼,更换皮肤”
这是修改的重点和核心。
彻底重写(Paraphrase):
不要只是替换同义词(例如,把“important”换成“crucial”),查重软件很聪明,这招效果有限。
要这样做:
1. 理解后复述:彻底理解原文的意思后,合上文献,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这个观点。想象你在向一个同事解释这个概念。
2. 改变句子结构:把长句拆成短句,或者把短句合并成长句;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反之亦然。
3. 调整逻辑顺序:改变句中信息点的呈现顺序。
示例:
原文: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rtphones has fundamentally alter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atterns among adolescents,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raditional media consumption.”
糟糕的修改(仅替换词): “The expansion of smartphones has basically changed information obtaining modes among teenagers, resulting in a drop in conventional media use.” (仍然能被轻易识别)
正确的重写: “Adolescents today primarily use smartphones to access information, a shift that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ir engagement with traditional media like television and newspapers.” (从“智能手机”为主语变成了“青少年”为主语,完全改变了表达方式,但核心意思不变)
增加个人评论和分析:在引述他人工作后,立刻加上自己的解读、批判或与本研究关联的论述。这不仅能降低重复率,还能增加论文的深度。
策略二:对于自我抄袭(B类)—— “旧瓶装新酒”
必须重写:即使是你自己的文字,既然已经发表,就拥有了版权。再次使用必须进行大幅重写。
进行引用:如果概念、方法源自你之前的论文,请引用它。例如:“The experimental setup followed ou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protocol [Citation].” 然后,用新的语言描述其核心要点。
寻求整合:如果大段方法相同,可以考虑在正文中简略描述,并引用之前论文,将详细步骤放入补充材料。
策略三:对于方法学部分(C类)—— “精简与引用”
使用引用:如果是标准的、公认的实验方法,直接引用建立该方法的原始文献或权威方法学论文。不要自己重新描述。
个性化描述:强调你在本研究中的特定参数、修改和调整。例如,不要写“We performed PCR...”,而是写“PCR ampl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Bio-Rad T100 thermal cycler with the following specific cycling conditions: ...”。
使用流程图:对于复杂的实验流程,用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来替代大段的文字描述,这是降低重复率的有效方法。
策略四:对于常识性描述(E类)—— “无可避免,但求独特”
尽管是常识,也尽量用你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表达。多个常识性片段重复累积,也会推高整体重复率。
第三步:善用工具,但保持主导
○ 同义词工具:可以作为辅助,绝不能依赖。确保替换后的词语在学术语境中准确无误。
○ 学术翻译/回译:如果有一段中文文献你想参考,可以先将其意思提炼出来,然后用英文重新组织写作,而不是直接机械翻译。
○ AI写作助手(如Grammarly, QuillBot):它们可以提供重写建议,但必须仔细核对结果。AI生成的文本可能不合逻辑或改变原意。你才是论文的最终负责人。
○ 专业润色服务:如果时间和预算允许,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学术英语润色机构。他们非常有经验处理这类问题。
第四步:修改后的必要检查
1. 再次查重:在提交修改稿之前,务必自己再查一次重,确保重复率已经降到期刊可接受的范围(通常是15%-20%以下,但不同期刊要求不同)。
2. 保持逻辑连贯:在修改过程中,确保文章的逻辑流没有被破坏。重写后要通读全文,检查是否流畅。
3. 回复审稿意见:在给编辑部的回复信中,要详细、诚恳地说明你为降低重复率所采取的措施。
总结与心态调整
请记住,降低重复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你对研究内容理解、并提升论文原创性和表达质量的过程。把这看作一个让论文变得更好的机会,而不是一个负担。
绝对不要做的事情:
◆ 盲目使用“降重软件”进行毫无逻辑的词句替换。
◆ 试图通过调换词语顺序等小花招蒙混过关。
◆ 不引用就直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