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论文投稿后修改规定详解
在EI论文投稿过程中,“通过后能否修改”需要根据具体阶段来判断。以下是关键节点的详细说明,帮助你明确不同情况下的修改可能性:
一、论文被录用后(收到录用通知后)
通常可以且必须进行修改:
1. 常规修改要求:
编辑部或审稿人常会附带修改意见(如:补充数据、调整结构、语言润色、压缩篇幅等)。
你需要在指定期限内提交修改稿,并附上逐条回复说明(Response Letter)。
2. 最终版本提交(Camera-Ready Paper):
录用后需按会议要求(格式、页数、图片分辨率等)准备最终版。
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修改机会! 务必:
严格遵循格式模板
修正所有排版错误
检查图表清晰度
确认作者信息无误
核对参考文献格式
进行最终语言润色(建议专业英文编辑)
二、最终版提交后(Camera-Ready提交后)
修改难度急剧增加,但仍有有限机会:
1. 校对阶段(Proof Reading):
出版社排版后可能发回校样稿(Proof)。
此时通常只允许修改:
排版错误(如乱码、错行)
印刷错误(如公式符号错误)
禁止:增删内容、修改图表、调整结论等实质性变更
2. 无校对流程的会议:
提交最终版即视为定稿,之后修改几乎不可能。
三、论文正式出版后(在线或见刊)
无法进行任何内容修改:
EI索引以出版版本为准,数据库不接受内容更新。
重大错误需通过发布更正声明(Corrigendum/Erratum)(需期刊/会议批准,流程复杂)。
极严重错误可能导致撤稿(Retraction)(对学术声誉影响极大)。
关键建议与操作指南
1. 把握黄金修改期
收到录用通知后立即行动:
2. 最终版提交前的终极检查清单
作者单位、邮箱100%准确
图表编号与正文引用一致
公式变量符号全部统一
参考文献与正文引用一一对应
查重率低于会议要求(通常<20%)
使用Grammarly/Wordtune进行语言优化
3. 紧急修改请求模板
若最终版提交后发现重大错误:
Subject: Urgent: Correction Request for Paper [ID]
Dear Program Chair,
We discovered a critical error in Fig.3 of our camera-ready paper [ID]. The parameter labels were accidentally swapped during formatting. We sincerely apologize and request permission to replace the file within 24 hours.
Attached is:
1) Marked version highlighting changes (3 lines in text, 1 figure)
2) Updated PDF with tracking changes
This correction affects only visualization clarity, not conclusions.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4. EI检索后的注意事项
若出版后才发现错误:
引用自己论文时注明问题(例:"Eq.(5) should read... as corrected in our later work")
在个人网站/Scholar主页添加勘误说明
下次投稿时在Cover Letter中主动说明
学术警示:某IEEE会议作者在proof阶段擅自重写实验章节,导致论文被撤稿并进入审稿黑名单。切记:出版流程中任何实质性修改(如数据/方法/结论变更)必须提前获得程序主席书面许可!
建议在最终提交前使用双盲校对法:将论文打印为双栏格式后,第一人用红笔标记错误,第二人在未看标记的情况下独立检查,通常能发现95%以上的遗留问题。学术出版无小事,严谨的态度将避免后续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