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 (ICSGPS 2026)

会议简介:第三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 2026)由广西大学、AC学术中心联合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联合支持,于2026年1月16日-18日在中国南宁举行。在本次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将会被本次会议所录用,论文将由IOP国际出版社出版,并提交EI核心索引。

2026-01-16 至 2026-01-18

中国,南宁

距离大会截稿

第三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 2026)由广西大学、AC学术中心联合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联合支持,于2026年1月16日-18日在中国南宁举行。在本次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将会被本次会议所录用,论文将由IOP国际出版社出版,并提交EI核心索引。

ICSGPS旨在为国内与国际学者搭建交流平台,推进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发展,就当今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范畴内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行业前沿动态进行探讨,针对智能电力电网领域发展前沿主题作口头报告及意见交流,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促进不同学术团体间的项目合作与经验分享,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可能性科研样本。

我们诚挚地欢迎国内外学者拨冗莅临,展示最新的研究和成果,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各位学者参会交流。

会议信息

会议全称: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Grids and Power Systems

第三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 2026)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AC学术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时间:2026年1月16-18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宁

研究领域: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能源科学

官网地址:www.icsgps.org

检索信息:IOP、EI、Scopus

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

Honorary Chai

肖扬教授 阿拉巴马大学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正教授,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 发表SCI期刊论文3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网络物理系统、物联网、安全、无线网络等。

程浩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CES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上海市电气工程学科召集人,曙光学者,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任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能源互联网装备专委会编委、《电网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及数个学术组织委员。

General Chair

武新章教授 广西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担任 IEEE PES Motor Subcommittee 副主席,广西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西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多次担任国际顶级会议主席、分会主席,主持或参加60多项科研课题,共发表450多篇学术论文,授权30多项专利。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功率高速电机智能化设计、智慧新能源预测与系统优化、多电飞机电作动系统智能优化策略等。

General Co-Chair

艾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毕业。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

张安安教授    西南石油大学

工学博士(后),教授,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IEEE Senior Member,IEEE PES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四川省首批“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成都市高层次人才。牵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其他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合计8项。

Technical Chair

Prof. Jinghua Li, Guangxi University, China

Prof. Pei Zhang,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Prof. Tao Y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Wenxuan Yao, Hun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Heng L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

Publication Chair

Prof. Mohan Lal Kolhe, University of Agde, Norway

Prof. Fujun Ma, Hunan University, China

Program Chair

Prof. Haoming Liu, Hohai University, China

Prof. Zifa Liu,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hina

Prof. Tao Wang, Xihua University, China

Organization Chair

Prof. Tao Ji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hina

Prof. Yuyu Zh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Best Paper Award Chair

Prof. Chengxi Liu, Wuh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Haoran Ji,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Prof. Tao Hai, Guangxi University, China

Prof. Abraham Lomi,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onesia

Prof. Zhonghua Gou, Wuh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Hua L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Hao Lu, Xinjia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Dazhi Y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Quanrui Hao,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Yang H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Prof. Dayi Li,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of. Chenyang Xia,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Prof. Ping Ya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Ahmad Fakharian, Qazvin Islamic Azad University, Iran

Assoc. Prof. Siyang Liao, Wuh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Jingsong Li,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Salah Kamel, Aswan University, Egypt

Assoc. Prof. Xueqian F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Assoc.Prof. Xiaoshun Zhang, Foshan Graduate School of Innov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Xialin Li,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Xiaoqiang L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Puyu W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 China

Assoc. Prof.Jianquan Zh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Dr. Quek Yang Thee, Republic Polytechnic, Singapore

Dr. Hen Friman, H.I.T - Hol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lon, Israel

Dr. Praveen Verma,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USA

Dr. Muhammad Arshad Shehzad Hassan, The University of Faisalabad, Pakistan

Dr. Tomasz Kisielewicz,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and

会议征稿

1、Smart Grids智能电网

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通信的控制和保护、能量传递与互动技术、分布式资源整合、大型电网安全控制 、大规模储能、国家/全球能源互联、智能电网架构和模型、智能电网的实施和现场试验、智能电网负荷和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智能电网测试和评估技术

2、Power Systems电力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和能源电路与系统、电力灾害与保护、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物联网、电力市场、电能质量、保护和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恢复能力、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技术、智能能源网、智能电网技术和公用事业应用、电网转型、电动交通、电力系统与能源科学

参与形式

1、Committee

作为会议组委会成员或技术委员会参与支持,在会议组织、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颁发荣誉证书。Committee申请需提供个人简历。

2、Presenter

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科技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Workshop Chai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简历。注:研讨会形式需要同时进行论文及口头报告,时长和具体流程可酌情而定。

海报展示:在大会现场,就目前在研项目和技术进行海报形式的成果展示。

3、Peer-Reviewer

作为会议的审稿专家参与支持,负责在专业领域内对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组委会将颁发审稿专家证书。Peer-Reviewe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简历。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类型注册费用(人民币)
普通参会/报告1500元/人
学生注册+出版费3400元/人
一般作者注册+出版费3600元/人
超页费(第9页起需交纳超页费)300元/页
额外论文集300元/本

注:

1.投稿作者注册

注册费:3600元/篇(普通作者);3400元/篇(学生作者)。IOP单栏排版超过8页,从第9页开始算超页,超页费300元/页。注册费包含论文版面费,附赠1名线下参会名额(不线下参会视为放弃附赠名额,无退费)。收到录用通知后请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提交论文终稿及其他注册资料,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注册,请及时告知组委会。

2.口头报告注册

注册费:1500元/人(含会议资料费、场地费、会议当天餐费,交通住宿自理),请于2026年1月8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并于2025年12月31日前将报告摘要及 PPT 发送至组委会官方邮箱进行审核。

3.听众参会注册

注册费:1500元/人(含资料费、场地费、餐费,交通住宿自理),请于2026年1月8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

投稿须知

1、请至会议官网:http://www.icsgps.org/下载论文模板。

2、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论文必须是全英文原创稿件,非纯综述类,整体需符合科技论文要求,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请您根据模板编辑您的论文,并将全文(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提交至投稿系统:https://cms.elspub.com/login

文章排版为IOP单栏排版,内容正文需要满4页,含文献在5页起,5-8页为宜,文章内容需要含方法、公式、图表、图片、实验数据、结论等,超过8页需缴纳超页费;

作者可通过CrossRef或其他国际英文数据库查询系统自费核重,终稿重复率不得超过25%(含文献),单项重复率不得超过4%,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3、审稿周期:所有文章将经过大会委员会审稿,分为3轮评议审稿,您将在5-15个工作日内收到审稿意见;

4、文章录用:若您的文章被录用,我们将以邮件形式通知您,您将收到以下文件:论文模板、录用通知、审稿意见、注册表、注册须知。

5、注册须知:请在收到录用通知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将以下注册文件发回:论文终稿、注册表、汇款凭证、学生证明(学生投稿)、查重报告。

支持政策

1、优秀论文:大会将评选Best Paper及Best Student Paper。

2、优秀组织奖:大会将评选优秀Workshop组织奖,颁发证书。

3、最佳Workshop:Workshop参会学者达20人以上,或投稿达10篇以上,将有机会参与竞选最佳分论坛,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4、突出贡献奖:对大会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将荣获突出贡献奖并颁发奖牌或证书,并享有相关优惠政策的权益。

5、发表机会:针对Workshop中脱颖而出的优质论文,组委会将推荐至会议合作的EI、SCI期刊发表,名额有限,择优选推。

6、学术支持:参与本届大会的Workshop Chair将享有被优先推举作为下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主席等的权利,名额有限。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www.icsgps.org/

官方邮箱:icsgps@163.com

组委会陈秘书:Tel&WeChat - 155759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