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干货详细信息

论文作者署名顺序怎么排?通讯作者如何确定?一文读懂学术规范

2025-09-19481

在学术界,论文署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排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

责任归属:谁对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诚信负责。

荣誉分配:谁应该获得相应的学术荣誉、认可和引用。

职业发展:署名顺序是评奖、评优、基金申请、职称评定的核心依据。

不规范或不清晰的署名是学术合作中常见的争议来源,因此必须在研究开始早期和过程中就进行充分沟通。

一、作者署名顺序怎么排?

国际上普遍遵循的一条黄金法则是:按贡献大小降序排列。即贡献越大,名字越靠前。但这个“贡献”需要明确定义。

1. 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

角色:通常是论文的主要执行者和初稿撰写人。这是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尤其对于学生和青年学者。

贡献:

完成了研究中最核心、最大量的实验、计算或数据分析工作。

负责撰写论文的初稿。

通常也是回应审稿人意见、修改论文的主力。

特殊情况 - 共同第一作者 (Co-first authors):

当有两位或多位研究者对论文做出了同等重要、难以区分的贡献时,可以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通常会在作者名字右上角用符号(如?或)标注,并在首页脚注中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注意:共同一作在学术界被普遍接受,但其“含金量”可能因领域和评审人而异,通常仍略低于独立一作。

2. 中间作者 (Middle Authors)

角色: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他们对研究做出了实质性但非核心的贡献。

贡献:

参与部分实验、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如提供特殊实验材料、开发关键算法)。

参与数据分析和讨论。

对论文的初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

3. 最后作者 (Last Author)

角色:通常是研究团队的领导者(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课题负责人或资深导师。

贡献:

提出了研究思路,提供了研究经费和实验场所。

负责整个研究项目的宏观指导和设计。

对论文的最终稿进行审阅和定稿。

对研究的整体方向和诚信负最终责任。

特殊情况:在一些大型合作项目中,可能有两位最后作者,例如来自不同单位的共同通讯作者(Co-corresponding authors)。

4.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角色:论文发表过程中的法定联系人,负责与期刊编辑部、审稿人以及读者进行所有学术沟通。

职责:

提交论文、回复审稿意见、校对论文清样。

处理论文发表后的所有事宜,如读者来信、数据索取等。

确保所有作者都审阅并同意论文的最终稿。

对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负主要责任。

位置:通讯作者不一定是最后作者。他/她可以是第一作者、中间作者或最后作者。通常用星号()或信封符号(?)在名字右上角标注,并在首页脚注中注明“Corresponding author”。

二、通讯作者如何确定?

通讯作者的确定更多是基于责任和资源,而非纯粹的贡献度。

1.  课题负责人/导师 (PI/Supervisor)

最常见的情况:导师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学术声誉,由他/她担任通讯作者可以更好地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并处理发表后的各类事务。这是国内外实验室最主流的模式。

2.  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第一作者已经是独立的研究者(例如博士后、青年讲师),并且能够独立负责论文的通讯事宜,他/她可以同时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这时通常会在两个位置(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标上他/她的名字。

3.  共同通讯作者 (Co-corresponding authors)

当研究由多个团队合作完成时,来自不同团队的负责人可能会共同担任通讯作者,以体现合作和对等的贡献。

也可能因为项目庞大,需要不同的人负责回答不同方面的读者疑问。

核心原则:通讯作者必须是能够长期、稳定地负责该论文后续事宜的人。因此,即将毕业的学生通常不适合单独做通讯作者。

三、需要避免的署名争议与不规范行为

荣誉作者/礼物作者 (Honorary/Gift Authorship):将对研究没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如行政领导、出于人情关系的学者)列为作者。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被忽略的作者 (Ghost Authorship):对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却被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未经同意署名: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列为作者。所有作者都必须对论文内容知情并同意。

临时起意:避免在论文写完后才讨论署名问题。最佳实践是在研究开始或中期时就初步讨论并明确署名顺序和贡献,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总结与最佳实践建议

1.  早期沟通:在项目开始时或中期,团队就应初步讨论未来的作者排序和角色,并随着工作推进及时更新。

2.  依据贡献:严格遵循“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的原则,贡献应包括:研究构思、实验设计、数据获取、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

3.  明确通讯作者:确定一个能负起长期责任的人作为通讯作者。

4.  取得共识:在投稿前,必须确保所有作者都审阅并完全同意论文的最终稿、作者名单及其排序。期刊通常会在投稿时要求所有作者确认。

5.  说明贡献:许多期刊现在鼓励或要求提供一份“作者贡献声明 (Author Contributions Statement)”,详细描述每位作者的具体工作(例如:A.B. conceived the experiment; C.D.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nd wrote the draft; E.F. analyzed the data...)。这能最大程度地透明化贡献,减少争议。

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维护学术诚信,也能促进团队内部健康、和谐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