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干货详细信息

SCI论文格式要求及准备指南

2025-08-011118

SCI论文的格式要求没有统一标准,具体取决于目标期刊的规定。每个期刊都会在其官网的 “Guide for Authors” 或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中详细说明所有格式要求。

不过,大多数SCI期刊会包含以下通用要素和要求,了解这些有助于你准备稿件:

一、 整体结构 (通常遵循IMRaD结构)

1.  标题页:

标题: 简明扼要,准确反映研究内容,包含关键词。长度通常有限制(如不超过20个单词)。

作者信息: 所有作者姓名(按贡献顺序排列)、所属机构(标准全称、城市、国家)、ORCID ID(越来越多期刊要求)。

通讯作者: 明确标注,并提供完整的联系信息(邮箱、地址、电话 - 按期刊要求)。

运行标题: 一个简短的标题(通常≤50字符),用于页眉。

声明: 利益冲突、基金资助信息、作者贡献声明、数据可用性声明等(位置和要求因刊而异)。

2.  摘要:

结构式摘要: 很多期刊要求(尤其生物医学领域),通常包含: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限制严格(如150-300字)。

非结构式摘要: 部分期刊允许,但仍需包含上述关键要素。

关键词: 3-10个,用于检索,避免与标题重复。

3.  引言:

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现有研究的概述(文献综述),指出知识空白。

明确的研究目的或假设。

逻辑清晰,篇幅适中。

4.  材料与方法:

详细且可重复: 使他人能重复你的实验。

结构清晰: 可分小节(如研究对象/材料、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等)。

伦理声明: 涉及人类或动物实验的,必须说明伦理审查批准号和知情同意情况。

试剂设备: 使用商品名时需注明厂商和地点。新方法需详细描述,标准方法引用文献即可。

5.  结果:

客观呈现: 仅陈述发现,不加解释或评论。

逻辑组织: 按研究方法或重要性排序。

图表支持: 核心结果用图表展示(图、表),文字描述关键点,避免重复图表所有数据。

统计信息: 清晰标注统计显著性(如p值)、效应量、置信区间等。

6.  讨论:

解释结果: 主要发现意味着什么?

与文献对比: 结果如何支持或挑战现有知识?相同点、不同点及原因分析。

意义与影响: 研究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局限性: 客观承认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与展望: 基于结果得出的核心结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避免过度推断。

7.  结论:

有时与讨论合并,有时独立成段。

简洁总结研究的最核心发现及其主要意义。

回应引言中提出的研究目的。

8.  致谢:

感谢对研究有帮助但不足以列为作者的人/机构。

明确基金资助来源(项目号)。

9.  参考文献:

格式要求最严格: 必须完全遵循期刊指定的格式(如Vancouver, Harvard, APA, Nature, Science等)。

引用管理软件: 强烈建议使用EndNote, Mendeley, Zotero等管理并生成正确格式。

准确性: 确保所有引用在正文中出现,且信息(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卷期、页码、DOI)准确无误。

引用最新文献: 体现对领域进展的了解。

10. 图:

格式: 通常要求高分辨率(如300 dpi或更高)的TIFF, EPS, PDF等格式。注意尺寸要求。

图注: 每个图需有独立、详细的图注,做到“自明”(即使不看正文也能理解图意)。说明图中所有符号、缩写、统计方法等。

图中文字: 字体和大小需符合要求(通常Arial或Times New Roman, 8-12pt)。线条清晰。

编号: 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Figure 1, Figure 2...)。

11. 表:

格式: 使用Word表格功能创建,避免使用图片或制表符。

表题: 简明扼要描述表格内容。

表注: 解释缩写、统计符号、特定方法等。

简洁: 避免过于复杂的大表。每个表在页面上应完整显示。

编号: 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Table 1, Table 2...)。

12. 补充材料:

非核心但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详细信息(如大型数据集、额外图表、详细方法、代码等)。

单独提交,通常有格式和文件类型要求。

需在正文中提及,并编号(如Supplementary Figure S1, Supplementary Table S1)。

二、 其他重要格式细节

字数限制: 全文、摘要、图注等各部分通常有严格的字数限制。

字体与行距: 常用Times New Roman或Arial,字号12pt,双倍行距。

页边距: 通常不小于2.54厘米(1英寸)。

页码与行号: 通常要求连续页码,很多期刊要求投稿时添加行号(方便审稿)。

语言: 必须是清晰、准确、简洁的学术英语。非英语母语作者建议寻求专业润色。

单位: 使用国际标准单位(SI单位)。

缩写: 第一次出现时写全称,括号内注明缩写,之后使用缩写。

拼写: 统一使用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按期刊要求)。

三、 如何确保格式正确?关键步骤!

1.  精准定位目标期刊: 在投稿前务必确定1-3个目标期刊。

2.  仔细研读“Guide for Authors”: 这是最高准则! 逐字逐句阅读期刊官网上的投稿指南,特别注意:

文章类型要求(Original Article, Review, Short Communication等)。

结构要求(是否需要独立结论部分?摘要是否结构化?)。

字数限制(摘要、全文、图注)。

参考文献格式(重中之重!)。

图表数量、类型和格式要求(分辨率、文件类型、尺寸、字体)。

特定声明的要求(伦理、利益冲突、基金、作者贡献、数据可用性)。

投稿文件要求(主稿件是否匿名?是否需要单独标题页?图/表是嵌入还是单独上传?)。

3.  下载模板: 大部分期刊提供Word或LaTeX模板,强烈建议使用,能解决大部分基础格式问题。

4.  参考最新发表文章: 查看该期刊最近1-2年发表的同类文章,了解其实际排版风格(尤其是参考文献和图表的呈现方式)。

5.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 确保参考文献格式一键转换正确。

6.  严格检查: 在最终投稿前,对照“Guide for Authors”逐项检查所有格式要求是否满足。

7.  寻求帮助: 如有疑问,可咨询导师、有经验的同事,或考虑使用专业的论文编辑和格式排版服务。

重要提示

格式不符是常见的直接拒稿或返修原因之一。 审稿人和编辑会认为你不认真或未仔细阅读投稿要求。

不要假设期刊要求都一样! 不同期刊,即使是同一出版社下的,要求也可能差别很大。

投稿系统有特定要求: 注意在线投稿系统对文件命名、上传方式等的具体要求。

总结: SCI论文格式的核心在于严格遵守目标期刊的“Guide for Authors”。在动笔前和投稿前,花足够时间研究并确保你的稿件在结构、内容、引用、图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期刊的具体规定,这是成功发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