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是怎么被发现的?
一稿多投,即同时或先后将同一篇稿件投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媒体发表,是学术界中一种严重的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投稿规范,浪费了审稿人的时间,还可能对作者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以下是一稿多投被发现的几种常见方式:
审稿人发现:有时,同一篇稿件可能被投给不同的学术期刊,而这些期刊可能恰好使用了相同的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审稿人可能会发现稿件的重复性,并将情况报告给期刊编辑。编辑们通常会采取措施,如要求作者提供解释或直接拒绝稿件。
投稿系统检测:国内大部分期刊都使用了基于庞大文献数据库的投稿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稿件的相似度,包括与已发表文献的重复率。当作者将稿件投给一个期刊后,如果在未收到回复的情况下又将同一稿件投给其他期刊,投稿系统会自动显示这篇稿件和作者的相关信息,使得编辑在后台处理文章时能够轻易发现一稿多投的情况。
时间间隔过短:即使作者在收到拒稿邮件后立即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由于时间间隔过短,投稿系统仍可能将其判定为一稿多投。核心期刊的编辑通常建议作者在被退稿后至少等待15天再投向其他期刊,以避免系统误判。
关于系统投稿时遇到过的麻烦事,你是否有同感呢?一起看看吧↓
1.投稿时需要上传签字后的版权协议PDF版。绝大多数期刊采用默认模式,投稿时确认即可,或者论文录用后邮寄版权协议,少数期刊需要上传版权协议。在稿件还没有录用的情况下,这个过程非常繁琐。我曾经咨询过编辑,回答说是为作者考虑,我想是有道理的,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作者并没有版权意识,还是应该方便至上。
2.WORD版本问题。一些期刊投稿系统只接受扩展名为.DOC的word文档,但是office版本更新很快,稍不注意稿件就会存为.DOCX格式,投稿系统根本不接受。最崩溃的我花了半年时间才弄懂一个期刊为什么无法上传稿件:上传.DOCX格式稿件,不显示文件格式不对,就是显示上传失败,换了若干个浏览器都不行。后来给编辑部发邮件,编辑回答说可能是系统问题,这等于无解。直到偶然想起可能是WORD文档格式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
3.上传身份证和银行账号问题。一般而言在稿件录用后发放稿酬才需要,投稿阶段根本就没有必要提供这些信息,毕竟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这是投稿系统没有做好设置,后台系统简单改改就可以了。增加表单之类的东西难,删除易如反掌。
4.网站信息更新缓慢问题。一些期刊投稿网站虽然正常工作,但是网页设计差,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比不上一些假冒网站。所以投稿时经常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假冒网站。
5.内网系统太慢问题。一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期刊,网站在单位内网,速度比较慢,而且经常遇到维护的问题。其实将网站搬到外面,采用虚拟主机,一年我想2000元够了。
6.邮件投稿问题。一些期刊虽然有网站,但只能电子邮件投稿,或者根本就没有网站,但可以电子邮件投稿,查询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