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干货详细信息

冷静!别被影响因子迷了眼!

2024-06-21298

近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影响因子数据,国产期刊的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eScience的最新影响因子高达42.9,一跃成为国产期刊中的佼佼者。这一消息无疑是对eScience的极大肯定,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之势。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不被影响因子这一单一指标所迷惑。

实事求是的说,eScience仍然是一本ESCI,通俗的说,还不是SCI。

如果你拿eScience毕业,去图书馆打印引证报告,图书馆的老师会和你说:这个期刊根本就不是SCI!

很多同学可能还疑惑,咦,都有这么高的影响因子了,怎么会还不是SCI期刊呢?

如果你还有这个疑惑,那就说明我们今天提这个事儿的必要性了。

首先了解下什么是ESCI,它全称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顾名思义,就是SCI的预备队,还没成为SCI,而如果SCI期刊办的不好,就有可能降级为ESCI期刊。

实际在2023年以前,确实只有SCI期刊才会有影响因子,但去年科睿唯安决定,所有符合标准且在2023年1月1日前收录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期刊都有资格获得期刊影响因子。这意味着,期刊影响因子的覆盖范围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期刊扩大到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和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期刊。来自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9000多种期刊首次获得期刊影响因子。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SCI,ESCI也有影响因子了!

可能很多同学都还不知道这个事儿,然后很多第三方平台和公众号在推荐期刊的时候,重点也都是宣传影响因子,而大部分同学也只关注影响因子了,忽略了是不是SCI的问题。

大家一定切记!

有影响因子不等于是SCI期刊!

有影响因子不等于是SCI期刊!

有影响因子不等于是SCI期刊!

一定要到web of science官网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里查看具体收录在哪一个数据库,避免踩坑!

最后还是祝贺eScience在内的多个国产期刊获得佳绩,这篇文章没有其他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分类,不要完全被影响因子眯了眼睛。特别是目前毕业季,都到最后一步了,大家一定擦亮眼睛,以免马失前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