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ASIM 2025)将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中国常州召开。会议录用的论文将以论文集形式由IEEE出版,收录至IEEE Xplore,并被 EI Compendex 和 Scopus 检索。
会议将聚焦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等相关研究领域,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做精彩致辞与报告,共同探讨领域内最新发展方向及行业前沿动态。
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光临此次盛会,交流科研心得和先进思想,以学会友,携手共建共享优质科研圈。
会议全称:第四届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
会议简称:ASIM 2025
会议官网:www.icasim.org
会议时间:10月31日-11月2日
会议地点:中国·常州
主办单位:常州大学、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常州工学院
支持单位:IEEE南京分会、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ESBK国际学术中心、AC学术平台
官方邮箱:icasim@126.com
出版信息:IEEE出版、提交EI检索(往届均已检索)
投稿链接:https://ocs.academicenter.com/submission/stepone?conf_id=1891335438119133184&type=submit
大会已进入IEEE列表会议:
https://conferences.ieee.org/conferences_events/conferences/conferencedetails/67379
第一届见刊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conhome/10143535/proceeding
第二届见刊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conhome/10516323/proceeding
第三届见刊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conhome/10944784/proceeding
征稿主题
主题围绕先进传感、智能制造等相关内容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Advanced Sensing 先进传感:柔性电子、生物医学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电磁传感器、仿生微传感器、晶圆级封装技术、物联网NEMS器件、纳米传感器、光纤传感技术、成像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力敏组件、3D打印机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系统、军用、导航、航空和空间换能器系统、新型器件的建模与仿真、运动和位置跟踪、多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纳米材料与电子传感器技术、光学传感器、物理传感系统、压力应变传感器、换能器用于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传感器信息处理、智能传感器、温度,湿度和气体传感器、超声波,声学和磁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离子选择电极离子传感器等。
(二)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传感器数据深度学习、边缘智能、多模态融合、数字孪生、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绿色制造、纳米制造、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智能机电与机器人、通信信号设备制造、精密制造与测量、高端机床装备高性能制造、数控机床综合性能测试与优化、数控机床智能监控、先进切削加工、增材制造、制造过程仿真、半导体材料制造、识别技术、数字化制造、实时定位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汽车制造、信息网络技术、物联网、认知与知觉、机器视觉、仿生机制与生物制造、制造过程建模、分析与仿生学、回收和再制造、弹性制造技术等。
大会主讲(更新中)
王永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执行主任,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奖励5项。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3部和论文集5部,授权/公开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0余件,立项国家标准2项,获得科技奖励10余项。
李根喜,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九、十、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十一、十二届理事会理事,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的副主编以及国内外 10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
Prof.Bingang Xu,Hong Kong PolytechnicUniversity。
He is affiliated with four units of the university, includ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Wearable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Research Centre fo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and School of Fashion and Textiles.
组织构架(更新中)
General Chairs
刘 麟 常州大学
汪 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onference Co-Chairs
马欲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永青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
Publicity Chairs
赵海涛 南京邮电大学
张 建 江苏科技大学
丁 坤 河海大学
彭 浩 南京工业大学
Technical Chairs
黄 兴 西北工业大学
刘 阔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
Program Chairs
彭 剑 常州大学
轩 亮 江汉大学
Publication Chairs
王 可 东华理工大学
唐庆菊 黑龙江科技大学
Wasim Helal, Kafrelsheikh University
Local Chair
郑剑锋 常州大学
Financial Chair
付中涛 武汉工程大学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s
魏正英 西安交通大学
蔡玉奎 山东大学
钱善华 江南大学
朱其新 苏州科技大学
康绍鹏 江苏理工学院
张斌 苏州工学院
毛国勇 常州工学院
王 匀 江苏大学
罗艳华 上海大学
楚玉石 哈尔滨工程大学
梁业如 华南农业大学
姜大伟 东北林业大学
李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黄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孙瑜 西安交通大学
Prof. Sonawane Chandrakant R.Symbios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mbiosis International (Deemed University), India
Prof. Pascal Lorenz,University of Haute Alsace, France
Prof. Omar Khadir,Hassan II University of Casablanca, Morocco
Prof. Grigorios N. Beligiannis University of Patras – Agrinio Campus, Greece
Prof. Osman Adiguzel Firat University, Turkey
Prof. Adrian Olaru,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Bucharest, Romania
Prof. Pavlo Maruschak,Ternopil Ivan Pul’uj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Ukraine
Prof. PAGNOTTA Leonardo,Università della Calabria, Italy
更新中……
大会分论坛
持续征集中,欢迎加入!
Workshop 1
Titl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 Maintenance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hair:王朝阁 上海海事大学
Chair:谢 涛 上海大学
Chair:梅骁峻 上海海事大学
Chair:董治麟 浙江师范大学
Workshop 2
Title: Robot Applications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ir:轩 亮 江汉大学
Chair:赵晟强 华中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Workshop 3
Title:Advanced Robot Perception, Decision-Making and Control
Chair:杜 彬 西北工业大学
Chair:张义博 上海大学
Chair:谢威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刘陆 大连海事大学
Chair:陈翔 华南理工大学
Chair:谢颖熙 华南理工大学
Workshop 4
Title: Intelligent sensors for aviation and aerospace
Chair:苗扬 北京工业大学
Chair:吴玫 武汉工程大学
Workshop 5
Title: Resiliency of Digital twin multiagent system.
Chair:Dr. Zahoor Ahmed, 上海电力大学
Workshop 6
Title: Bioinspir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Surfaces and Structures.
Chair:冯晓明 江苏科技大学
Workshop 7
Tit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Visual learning
Chair:陈雷 山东大学
Chair:罗盟 新加坡国立大学
Chair:侯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Workshop 8
Title: Multi-Modal Locomotion Robo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Intelligent Inspection
Chair:孙 瑜 西安交通大学
Chair:杨来浩 西安交通大学
Chair:焦 健? 鹏城实验室
Workshop 9
Title: Advanced Manufacturing-driven Optical Fiber Sensors
Chair:罗艳华 上海大学
Chair:田 野 哈尔滨工程大学
Chair:闵 锐?北京师范大学
Chair:楚玉石 哈尔滨工程大学
Workshop 10
Title: The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of Micro-nano Sensors
Chair:龙胡 华中科技大学
Workshop 11
Title: High-precision multi-dimensional force sensors
Chair:李世超 西南交通大学
Workshop 12
Title:Intelligent Multi-sensor Fusion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Chair:李雪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Workshop 13
Title:Unleashing the Synergy: Advanced Sensing, Data Analytics and AI
Chair:马 俊 湖南工商大学
Chair:张军号 湖南工商大学
Chair:邱 伟 湖南大学
Workshop 14
Title:Digital Manufacturing for Sustainable and Intelligent Production
Chair:吴少敏 英国肯特大学
Workshop 15
Title:Frontiers of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Micro-Nano Devices
Chair:王君林 广东工业大学
Chair:倪尧 广东工业大学
Chair:蒋程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Workshop 16
Title:Intelligent Control, Monitoring,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in high-e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hair:李鹏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
Chair:刘小旭 深圳技术大学
Chair:王俊凯 同济大学
Chair:潘兵 常州大学
Workshop 17
Title:Application of Electric Motor and Motor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hair:徐永明 常州工学院
Workshop 18
Title: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ir:刘博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Workshop 19
Title:Digital Twin Drive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Equipment Design, Manufactur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hair:李 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hair:王隆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hair:吴世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hair:胡国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Workshop 20
Title:AI-Driven Educational Robotics: From Sensors to Cognitive Interaction
Chair:廖云燕 江西师范大学
Workshop 21
Title:Advanced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avigation
Chair:王国庆 中国矿业大学
Chair:马 磊 中国矿业大学
Workshop 22
Title:Intelligent Vision-based Interaction
Chair:郭伟杰 厦门大学
Workshop 23
Title:Intellig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mass personalization model
Chair:张先燏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何丽娜 西南交通大学
Chair:明新国 上海交通大学
Workshop 24
Title:Advanced &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hair:刘世伟 华中农业大学
Workshop 25
Title:The Key Technologies of Elderly Care Rob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Intelligence
Chair:赵东辉 沈阳工业大学
Chair:郭辉 沈阳工业大学
Workshop 26
Title:Flexible Bio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柔性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Chair:林海军 湖南师范大学
Chair:张甫 湖南师范大学
Workshop 27
Title:High-Temperature Sensing and Test Calibration Techniques高温传感与测试校准技术
Chair:田边 西安交通大学
Workshop 28
Title:Optical Gas Sensors and Applications光学气体传感器及应用
Chair:陈珂 江南大学
Chair:王巧云 东北大学
Chair:郭珉 浙江绍兴学院MEMS工程研究中心
Workshop 29
Title: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Marine and Fishery物联网技术在海洋与渔业中的应用
Chair:王骥 广东海洋大学
Workshop 30
Title: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智能制造的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技术
Chair:卢延荣 兰州理工大学
Chair:张克伟 兰州理工大学
Chair:蒋栋年 兰州理工大学
Chair:李 丽 湖北经济学院
Chair:王 迪 北京邮电大学
Workshop 31
Title: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Design结构及多学科优化设计
Chair:杨勇 苏州科技大学
Workshop 32
Title:Object Detection in Remote Sensing Data: Applications in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air:Assoc. Prof. Muhammad Aamir, 黄冈师范学院
Chair:Assoc. Prof. Ziaur Rahman,黄冈师范学院
Chair:Assoc. Prof. Jameel Ahmed Bhutto,黄冈师范学院
Workshop 33
Title:Intelligent Sensing and Maintenance Enabled by Big Data Analytics
Chair:雷亚国,西安交通大学
Chair:武通海,西安交通大学
Chair:邵若梅,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Chair:陈思成,美国密苏里大学
Chair:冯珂,西安交通大学
Workshop 34
Title:Intelligent Decision and Predictive Operation
Chair:成玮,西安交通大学
Chair:聂泽琳,西安交通大学
Chair:张超,西安交通大学
Workshop 35
Title: Robotics, Automation, and Unmanned Systems i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hair:张阳,山东大学
Chair:郭峰,山东大学
Chair:寇磊,山东大学
参会形式
1.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无需投稿),时长约10-15分钟。
2.书面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3.海报展示:现场海报展示,将文章关键成果及摘要展示给现场参会嘉宾。
4.线下参会:作为听众参加线下会议交流。
投稿方式
1.请至会议官网:www.icasim.org下载论文模板。
2.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1)论文须是全英文原创稿件,非纯综述类,整体需符合科技论文要求,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2)请您根据官网模板编辑您的论文,并将全文(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提交至投稿系统;
(3)文章排版为双栏排版,内容正文需要满4页,含文献在5页为宜,文章内容需要含方法、公式、图表、图片、实验数据、结论等,超过5页需缴纳超页费;
(4)可通过iThenticate、CrossRef或其他查询系统自费查重,终稿重复率不得超过25%(含文献),单项重复率不得超过3%;
3.录用周期:所有文章经过大会委员会同行评议审稿,您将在文章投递后 7-15 个工作日内收到录用通知。
4.注册缴费:请在收到录用通知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将以下注册文件发回:论文终稿、会议注册表、汇款凭证、学生证明(学生投稿)、查重报告。
5.如有疑问,请联系大会组委会秘书郑老师:186 7318 3853或邮件发送至大会官邮:icasim@126.com;
注册费用
序号 | 注册类型 | 费用标准 |
1 | 普通作者 | 3800元/篇 |
2 | 学生作者 | 3600元/篇 |
3 | 仅参会 | 1500元/人 |
4 | 超页费(从第6页开始) | 300元/页 |
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不包含住宿及往返交通。
奖项评选
1.最佳论文奖:大会委员会将在评选出Best Paper
2.优秀组织奖:大会将评选最佳Workshop组织奖。
3.最佳学术先锋奖
4.最佳口头报告奖
5.最佳学术领导力奖
6.发表机会:针对 Workshop中脱颖而出的优质论文,组委会将推荐至EI、SCI期刊发表,名额有限,择优选推。
7.学术支持:参与本届大会的Workshop Chair将享有被优先推举作为下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主席等的权利,名额有限
联系方式
未尽事宜,请联系大会组委会:
Email:icasim@126.com
Tel&WeChat:186 7318 3853 郑老师
(扫码添加组委会郑老师微信,了解更多)